「國際標準舞」原名“社交舞”(Ballroom Dancing),原為歐洲貴族宮庭大廳舉行的交誼舞會,後來民間逐漸開始流行,經廣 泛研究傳統的宮廷舞、交際舞及各種土風舞等,融合整理,釐定技術、規則,再經過逐漸改良創新制定為標準舞,遂風行全球獲得 普遍熱烈愛好。 社交舞歷經百年多來的演進,內容已不僅於社交而已,而朝向高技巧的競技方面發展,且經國際間不斷比賽與技術交流,並在1924 年由英國的職業教師組成社交舞協會,並納入皇室舞蹈教師協會,透過政府的支持下,集合了社交舞各方面的專家,將當時各種舞 蹈的舞姿、舞步及跳法加以系統化,共同制定了相關競技與資格鑑定規則,包括舞蹈理論、技巧、音樂、服裝等競技的標準,且為 它國所遵循,遂由「國際標準舞(International Ballroom Dancing ,IBD)一詞以替代「社交舞」,以示表演、競技之區別。 當時正式頒佈的華爾茲、探戈、狐步、快步四種舞的步伐,其實只是國際標準舞中的摩登舞(Modern Dance),之後才又增加了圓 舞曲。
拉丁舞(Latin Dance)的部份則由拉丁美洲一些國家的民間舞經過了規範加工後,才又增加了包括:倫巴、恰恰恰 、捷舞、森巴和鬥牛舞等五種舞。至此才確定摩登舞項計有華爾滋、探戈、圓舞曲、狐步與快四步。拉丁舞項計有倫巴、恰恰恰、 捷舞、森巴和鬥牛舞,共計有十項舞科。
一般將國際標準舞(International Standard)簡稱國標舞,或稱國際標準交誼舞,又 稱運動舞蹈(Dancesport)。OK!就簡介到此。
說說幕後花絮:
去年底(2010)接獲一項任務,耶誕節當天,冒著風雪,駕著馬車翻山越嶺來到一間充滿耶誕樂聲的私人俱樂部,推開大門只見對對舞者圍繞悠 揚的樂聲偏偏起舞…我的任務就是拿出相機,穿梭舞林之中,找到國標舞老師劉竹玉獅姐,當然還有老師的舞伴"小江"先生,一陣跟 拍搶拍後便立即抽身,風馳電徹返回工作室,觀看成果後陷入長考!…被攝者是不斷的在移動,舞者在舞池中持續屬於動態狀況, 室內攝影快門無法拉高,我的相機高ISO也有畫質考慮,對焦也成為最大問題(非專業機的宿命!),動態攝影(影片)問題還小,因為相機的全時自動 對焦和自動曝光讓我可以只想著取景構圖追著被攝者拍就對了!但靜態的拍攝(相片)問題就多了,即使有智能追焦功能,效果有 限啊!模糊的一蹋糊塗。
睡沒幾天,民國100年就來到,接著歡慶中國新年,轉眼來到了二月,就在今天突然靈感來了,開啟塵封已久的這段影片,剪剪接 接,上傳YouTube,總算完成了。還請各位看官別碎碎念了,哦!應該只有劉獅姐、會長,可能還有"小江"會嘮叨兩句!
拍的不好,請多多包含,更多詳情請到 金國 國標舞委員會!